2009年11月30日 星期一

殘酷的色情詩--Quartett

文│鴻 鴻

德國前衛劇作家海納‧穆勒(Heiner Muller,1929-1995)的《四重奏》改編自拉克洛的小說《危險關係》。穆勒自承從未看完原著,只是藉題發揮,呈現恐怖主義的問題。劇中由兩位演員分飾四個角色,著重在性別顛倒的扮演趣味,與犬牙交錯的政治權謀。劇本起草於一九五O年代,完成於一九八O年,卻立即在東德遭禁,理由是「色情」。全劇始於梅黛夫人的手淫,終於瓦爾蒙/杜薇夫人之被毒殺。色情?當然;但不如說是以色情表達的恐怖。劇本時地註明:「法國大革命前之一處客廳/第三次世界大戰後之一處防空洞」意在含括近代人類政治造成的災難,卻也拓出舞臺的廣闊表現空間。

穆勒長居東柏林,五0年代開始寫作批判現實作品,因政治禁忌,六0年代起轉向古典題材的改編。他被公認為布雷希特的繼承人,但他明言:「搬演布雷希特而不加以批判,無異於對布雷希特的背叛。」八0年代初與羅伯‧威爾森相遇,乃將文本意義與舞臺動作、形象分離的後現代性發展到極致。1992年他加入布雷希特手創「柏林劇集」的五人領導小組,經過一番激烈鬥爭後,另外四位理念不合的優秀導演紛紛求去,95年起由穆勒獨掌大局,他也毫不客氣地排出一整年自己的劇碼及由他改編、導演的布雷希特作品。未料該年底就因癌症病逝。

穆勒劇作的語言強悍而富詩意,意義急遽跳躍卻罕有舞臺指示作為輔助。他的寫作哲學是「描寫得越少、看見得越多」,因而給予導演絕大的挑戰,即使想照本宣科也無從著手。作為一名劇場及歌劇導演,穆勒亦從不墨守成規,即使面對自己的劇作也在形式上大膽違叛,例如這部為兩名演員寫作的《四重奏》,他親自執導時便曾分化出大量角色,並在結尾處製造出舞臺上的一片火海。